主以大青龙汤,营卫两解,风寒并驱,又深一层立法也。凡五脏俞旁之穴,三椎下者,魄户也;四椎下旁,膏盲也;五椎下旁,神堂也;六椎下旁,也;七椎下旁,膈关也。
邪实正虚,势相悬绝,故死。 挛痹者,湿热盛而病在筋骨也。
血与咸,相得则凝,凝则胃中汁注之,注之则胃中竭,竭则咽路焦,故舌本干而善渴。然发于三阳之分者,毒浅在腑,其死稍缓;发于三阴之分者,毒深在脏;不能出一月也。
弗治,满十日,法当死。胜者,凡百病五行之道,必有所以胜之者。
坏也,有病偏汗者,或左或右,浸润不止,气血有所偏沮,久之则卫气不固于外,营气失守于中,故当为半身不随偏枯之患。学者即将气血两字,留心讨究,可无俟他求矣。
此处略具一二,再玩阳虚门问答便知。 搏脉者,搏击于手也,为邪盛正衰,阴阳乖乱之脉,故为痹为,为或寒或热之交也。